近日,天津市人社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委、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委、市醫保局、市高級人民法院和市總工會聯合印發《天津市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著力維護依托互聯網平臺就業的網絡配送員、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互聯網營銷師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
《實施意見》從規范用工管理、完善制度保障、優化公共服務和健全工作機制四方面,提出20條具體措施。
在用工責任上,要求企業依法規范用工,使用勞務派遣、外包等用工方式的,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報酬支付上,將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最低工資制度保障范圍,明確企業不得克扣和無故拖欠勞動報酬。
在休息休假上,要求企業綜合考慮服務需求、勞動強度、交通狀況等因素,采取調整規則等手段引導勞動者合理安排勞動時間并獲得足夠休息。
在勞動保護上,要求企業強化惡劣天氣及特殊情形下的勞動保護,提供有效的勞動防護用品,保障勞動者安全。
在職業傷害保障上,鼓勵企業為勞動者購買人身意外、雇主責任等商業保險,同時按照國家部署建立職業傷害保障制度。
在就業服務上,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圍,有針對性地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服務,支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業創業。
在權益維護上,建立健全聯合約談、先行調解、裁審銜接等工作機制,依法受理舉報投訴,加大違法行為查處力度。
下一步,天津市人社局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實施意見》落實落地, 引導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不斷增強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促進天津市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