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12月18日,第四屆軟件定義互連技術與產業創新聯盟大會暨軟件定義互連創新應用大賽在新區舉行,大會采用“線上+線下”方式,旨在聚集國內軟件定義互連技術領域優質創新資源,進一步推進軟件定義互連產業生態構建,打造信息技術產業“高地”,為濱海新區加快“中國信創谷”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大會期間,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首款內生安全交換芯片“玄武芯”ESW5610正式對外發布。該款芯片基于鄔江興院士原創的網絡空間擬態防御理論設計,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成果,旨在破解我國能源、金融、交通、電力等高安全等級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問題。
“玄武芯”ESW5610芯片設計吞吐能力128Gbps,支持48GE、8×10GE、10×10GE等多種接口模式,具有可抵御利用未知漏洞和后門攻擊的高安全能力。芯片采用內生安全構造技術,對高安全等級網絡基礎設施中廣泛部署的接入級交換芯片進行了內生安全設計,可有效抵御已知與未知漏洞后門的攻擊,指數級提升網絡交換設備的安全性。目前,該款芯片已累計申請發明專利37項,并獲得2020年度第十五屆“中國芯”新銳產品獎。
網絡空間擬態防御作為“高可靠、高可用、高可信”三位一體的內生安全技術,在技術上具有普適性,可用于指導芯片、設備、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和應用軟件等的設計。在應用層面,該項技術具有滲透性,可廣泛服務于信息系統、信息網絡、工業控制系統、物聯網等領域,可有效提升行業競爭力。擬態防御已先后被列入國家《網絡強國戰略實施綱要》、工信部《關于促進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開展2020年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和《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行業專家指出,大力發展擬態防御技術,可帶動我國在新一代內生安全信息技術與產業的競爭中實現“換道超車”,對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網絡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大會在中國工程院信息學部、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中國電子學會、中國通信學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的指導下,由清華大學、之江實驗室、軟件定義互連技術與產業創新聯盟、天津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人才)聯盟、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市濱海新區信息技術創新中心、天津市海河基金共同主辦。(津云新聞編輯付勇鈞)